中国如何回应无序年代下
中国如何回应“无序年代”(下)
上周在芝加哥举行的第25届中美商贸联委会会议(JCCT)上,国务院副总理汪洋说,中美是全球经济的伙伴,但引领世界的是美国。美国已经主导了体系和规则,中国愿意加入这个体系,也尊重这个规则,希望发挥建设性作用。虽然中国经济总量已经是世界第二大,但只有美国的55%,人均GDP只有美国的八分之一。 汪洋所代表的不会是个人观点,而是再次说明,中国不是现有国际经济秩序和规则的颠覆者,而是重要参与者。中国过去30多年能维持与各大国之间总体稳定的政治、军事、经济和安全关系,其基础是彼此之间的经贸联系越来越密切,共同利益纽带越拉越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交融,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和规则中实现的。
在某种意义上,中国甚至比发达国家更愿意遵循现有的以自由贸易为核心的开放型经济规则,并希望通过进一步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创造更具活力的世界经济未来。 着眼于大局,中国的基本战略是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国际国内两类规则。“国际国内两类规则”,这是一个新提法,反映出中国开始从国际经济规则的追随者向引领者转变。中国不是要跑到另一条道上,而是要在现有的跑道上领跑。这一新姿态,既是中国自身发展之需,也是周边经济与全球经济所需。 一个领跑的中国,已经呈现出了“新常态”:人民币的国际化和强势化;国内资本加快走出去;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G20等经济组织和合作论坛上扮演更积极的角色。更重要的是,“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已开始谋划和落实,这相当于中国正在开创国际经贸合作的新愿景、新框架、新平台。 在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习近平提出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发展设想,决定启动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决心在2025年前实现加强硬件、软件和人员交流互联互通的远景目标,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复合型亚太互联互通网络。 从“一带一路”到FTAAP,中国不仅提出了新愿景,而且已经有了包括基础设施互通互联、融资安排的具体路径。中国在构建一种新秩序,它是对现有国际经济秩序的丰富,而且极富建设性。